首页
魅力张北
特色文旅
全域导游
旅游攻略
票务服务
文旅资讯
草原天路
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
天保那苏图草原旅游度假区
野狐岭要塞旅游区
元中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元中都博物馆
德胜生态文旅小镇
水云间假日景区
网红打卡
草原美食
草原风情
草原盛典
精彩线路
旅游常识
在线购票
景区动态
旅游资讯
通知公示
酒店住宿
精彩视频
景区景点
塞纳都国际旅游度假区
伊利乳业
张北文旅网
自由容器
自由容器
文章列表
社火
社火是春节期间普遍开展的传统民俗文娱活动,是一种融合装扮,造型,技巧表演的民俗艺术,他通过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和严密的构思,让演员扮演历史和现代人物,形成一个故事组合,雅俗共赏,寓教娱乐。张北县“社火”文化历史悠久,从明清时期起就已流传开来。每年春节,县里都要组织各种社火活动。社火规模从几十人到上百人,社火演出时,锣鼓喧天,彩旗招展,由上百人组成的庞大的社火队伍几乎占了整条街面,丰富而精彩的表演...
莜面制作工艺
莜面制作的原料为莜麦,也叫燕麦。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乃是优质莜麦的主要产地,因其位于内蒙古高原中部南缘坝头,属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中温带亚干早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温低,极适宜莜麦生长,故有“莜麦之乡”之誉。莜麦在众多农作物中,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系坝上高原耐旱农作物,生长期短,成熟后籽实容易和外壳脱离,磨成粉后可食用,就叫莜面。另外,莜面还是一种很好的保健食品,有助于减肥和美容。面的...
王氏刺绣
在中国的传统刺绣工艺品历史中,有苏绣、湘绣、蜀绣,现代十字绣、丝带绣等。王淑玲的家族绘画刺绣史传承近一百六十余年,她的婆婆高风兰的奶奶王氏(1841-1926),从小随爷爷由江宁移民来到坝上(今张北县的白庙滩乡西杨木沟村),当时因受织造刺绣宫廷恩赐品为主的影响,在幼年跟随村里的姐妹们学习刺绣织造,她们织造刺绣的作品分为“上用”和“官用”两类,上用供帝王用,官用是为恩赐官府,王公所用。她的婆婆...
张北泥塑
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扎根于民间,体现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它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长河中一直源远流长。她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造型古朴、沉实平和、富于幻想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最纯正的乡土气息。《刘玉剑泥塑制作技艺》主要是家族传承,历经200多年的历史,其作品具有鲜明的坝上风格和浓郁的民族气韵。《刘玉剑泥塑制作技艺》有籍可考的历史源自上世纪末,传承五代,父辈刘万富...
张北马桥
“张北马桥”:贸易马匹的“桥梁”,实为牲畜(马牛驴螺)交易市场。民国十八年(1929年)固定在县城北门外,占地20亩,牙纪(以看牲畜口齿,说合买卖双方成为业者,分马牙、牛牙、驴牙子等)60余名,牙纪在马桥上控有绳子。民国二十三年,张北城在北门外设马市,始称马桥。建国后马桥仍在北门口。1952年改庙会为牲畜物资交流会。1953年张家口专区和县政府联合举办牲畜展比物资交流大会。1958年8月举办...
张北刻纸
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铂、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刻纸在中国农村是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刻纸,就是用刻刀将纸刻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亦或新婚喜庆,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刻纸贴在雪白的窗纸或明亮的玻璃窗上、墙上、门上、灯...
戳古董
张北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内蒙古高原南陲,周邻万全、尚义、康保、沾源、崇礼县、又与内蒙古商都县接壤。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半个多世纪的“戳古董”,从客观上为中国曲艺挖掘了一个新曲目。在1951年,河北省尚义县三道弯发生了一起杀人案,当地著名艺人叶露同张北县两面井乡羊信村艺人赵福林,根据坝上流传的莲花落得曲调编唱了《包办婚姻出人命》的曲目,外出演唱,当时名之为《戳古董》,意即捅了漏子、出...
张北二人台
早在明末清初,随着土地的开拓,内地居民向口外迁移,开荒种地,不少商贩、民间艺人也大量流入,形成了蒙汉杂居区,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在语言、习俗、文化艺术方面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晋、冀、鲁、陕等地的大批灾民被生活所迫,纷纷北移张家口的坝上,他们把内地的民歌、社火、秧歌、打坐腔等艺术形式带到了那里,结合了当地民歌形式,并受到其他剧种的影响,把民间的一些...
张北剪纸
《张北剪纸》主要靠母女传承,历经百余年,其作品具有鲜明的坝上风格和浓郁的民族气韵。张北县地处河北省西北部,内蒙古高原南缘,全县总面积4185平方公里,县辖18个乡镇、366个行政村、1167个自然村,总人口3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1万人。张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草原文化、长城文化、军事文化,张北的地域文化是复合型的,既有“马背民族”的特质禀赋,也有中原文明的强烈渗透,游牧文化...
张北干嗑
张北干嗑,最早为民间顺口溜,随着二人台的出现与发展进入表演场所,开始称“干咳儿"。明末清初,张北快板最早为民间顺口溜,随着二人台的出现与发展进入表演场所,开始称“干咳儿"。1963年,张北县大圆图镇信杆道村民间老艺人韩明(艺名“羊倌旦”)出席省文艺汇演,表演节目《积肥忙》,遂得名“张北快板”。韵律上,顺口溜乱韵花押,张北快板一韵到低或基本一韵,伴奏上,顺口溜是鼓板伴奏,张北快板是竹板伴奏,其...
1 / 2
2 / 2
1
/ 2